根腫菌,多寄生于白菜、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,侵染后常造成嚴重損失。今天,我們就來全面認識根腫病,探索預防方案,共同守護好我們的“菜籃子”安全。
根腫病:我國在1947年江西省首次發現,是一種由蕓薹根腫菌引起的土傳病害,主要危害作物根部。發病后期易被軟腐細菌侵染,造成組織腐爛、發臭。
根腫病發病特征
根腫菌的休眠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10~20年,條件適宜時休眠孢子開始萌發并釋放初級游動孢子,7天內迅速侵染根毛表皮細胞,并在每個細胞內形成數個次級游動孢子。之后17天侵染作物根部皮層細胞,該階段會引發作物根部腫大畸形,出現形狀各異的腫瘤。
● 發病初期:根毛感染階段,側根上出現一些小瘤子,表面光滑,地上部分無明顯癥狀;
● 根瘤演變:根皮層細胞異常增大,主根上出現紡錘形、手指形或球形根瘤,表面由光滑轉為粗糙、出現龜裂;
● 地上部表現:根系功能受阻導致水分、養分吸收下降,表現為葉片失綠、萎蔫、矮化,尤其在高溫時基部葉片萎蔫更為明顯;
● 病害加劇:根瘤成熟后表面龜裂,易被其他土傳病原二次侵染,導致根腐加重,進一步加劇地上部萎蔫和死亡。

大白菜根腫病|圖源《十字花科栽培作物根腫病抗性研究進展》
傳播方式與發病規律
當根腫菌在根瘤內大量繁殖,發病組織腐爛后,新的休眠孢子又被釋放到土壤中,靜待下一次侵染時機。
傳播途徑:收獲后遺留在田間的病殘體是最大的初侵染源。此外,根腫菌可隨水流、未腐熟有機肥、帶菌種苗、農事操作等方式在田間傳播。
適宜環境:溫度在18-25℃,偏酸性(pH值5.4-6.5)、潮濕土壤中根腫病易爆發。連作十字花科作物,土壤粘重、板結,排水不良地塊發病更嚴重。
易感時期:作物苗期最易感病,此時根系嫩弱,病原菌易侵入。雨水充足、溫度適宜的春季(4-6月)和秋季(8-11月)是根腫病的高發期。
綜合防治策略
根腫病在作物幼苗期到成株期均可發病,越早發病危害越大。因此,防控根腫病重在預防。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是最經濟、簡單、效果直接的手段。以此為基礎,再搭配綜合防控措施,達成“1+1>2”的協同效果。
生物預防——引入“天然盟友”
在移栽、生長期,使用含有枯草芽孢桿菌、木霉菌或放線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物制劑。這些有益菌能夠通過競爭、寄生或產生抗菌物質等方式,直接抑制根腫菌的活動,同時促進作物生長、激活自身免疫系統。建議用藥方案如下:
耙地前、耙地后,畝增施枯芽春?+木霉顆粒劑20kg,隨底肥均勻撒施,從而改善作物根際環境,抑制病原繁殖。
移栽期,使用太抗?50倍+ 枯芽春?50倍,蘸根處理,促進緩苗,預防根腫病。
緩苗后,使用太抗?500倍+枯芽春?300倍,噴淋根部,做二次預防。
間隔一個月后,畝用幾丁500ml +枯芽春500g,灌根。
農業調控——輔助防病
一、土壤與田間管理
● 調節酸堿:可選用生石灰或草木灰,將土壤pH值調節至微堿性,抑制休眠孢子萌發。
● 土壤改良:通過增施土蘇?,重塑土壤團粒結構,改善土壤理化性質,提高土壤通透性和保水肥能力,從而促進作物根系發育、提高抗病能力。
● 清潔田園:收獲后徹底清除田間病根殘體并移出,集中燒毀或深埋,勿隨意丟棄、堆肥。種植前可通過深翻曬壟、高溫悶棚的方式殺滅病原菌。
二、輪作換茬
與非十字花科作物,如玉米、水稻、蔥蒜類、茄果類實行輪作。條件允許地區還可與水生蔬菜,如茭白、蓮藕、慈姑實行水旱輪作,減少病原積累。
三、科學施肥與水分管理
增施有機肥,提高土壤肥力和有益微生物活性,避免偏施氮肥。保證田間排水通暢、避免大水漫灌,以降低土壤濕度。
如您對癥狀識別、用藥方案還有疑惑,可關注特普生物服務號,小編為您解答~
END
特普生物致力于為現代農業生產提供解決方案,從源頭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,始終秉持“植物健康我健康”的使命,推動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。歡迎致電全國技術服務熱線400-836-1866垂詢!
更多資訊請關注服務號“特普生物農業”

